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房”与“家”是不可分离的概念,买房在我们看来一直都是人生中绝对必要的大事儿。
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购入二手房,但在现实交易中,二手房买卖过程中有不少问题都值得我们注意。
先过户,还是先付款
首先,在二手房交易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到底是卖方先过户房产还是买方先付首付款?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银行在贷款时主张先过户,而房产局主张先付款的情况。
在现实中,二手房并不像商品房会有强制首付的情况,如果选择全款购房,是可以进行资金监管的,资金监管主要是在房产局办理。主要操作就是购房者把购房所需的全额一次性转进监管账户,双方达成协议,合同签订成功后就可以缴纳税费了,接下来就是产权变更,监管机构确认签字后就可以拿到房款了。
而贷款买房则需要先把定金交给业主,这就是和正常的买房程序是一样的,但是一般是“定金”,也就是说没有退还的余地,但是这笔钱也不是先到业主手上,中介公司暂时会代替保管,这也是为了不让业主反悔。
在此之前,买卖双方把合同都订好签好了,带上相关资料和合同就可以到银行开始办理贷款了,填完申请单之后就会需要把首付款先放在银行的监管账户上,这一笔钱是不能够动的。
贷款申请审批下来之后,这个时候才是“过户”的时候,在此之前,在中介保管的定金就到了业主本人的手上了,之后就是传统的交税、过户手续。然后将办好的房产证放到银行那里,办理借贷抵押。
房产权益信息要确认
有的二手房的房产并不是属于卖房者自己的,产权名字是其他人的现象也有,有的甚至是写的未成年人的名字。还有的房产是属于夫妻双方共有,但是卖房却是一方的个人行为,这种情况下卖房行为也不会受到法律保护的。所以在购房之前一定要查明房产信息情况,必要时可以到房产局查看信息的真实性。
预防卖方临时毁约
接着我们在购买二手房的时候也要注意由于房价上涨卖方临时想毁约的情况,很多的卖房者在出售房屋的时候发现房价上涨了,于是有可能就会想尽各种办法进行毁约,不把房屋卖给大家。
所以买方在购买房屋的时候不但要与卖房方签订合同,还要提前考虑房价上涨、下跌等因素,约定好违约赔偿责任,并与卖方明确过户、房款交付时间和形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